开云APP-热火的主场氛围燃烧人的高层进攻一浪高过一浪的简单介绍
来源:留美军校生(junxiaosheng_001) 作者:美国要塞军事学院学生张文思
我对中国高考制度公平性是赞赏的,但我对中国应试教育是持批判态度的。
中国应试教育,我将它概括为“六宗罪”。
一宗罪是,价值单一,功利第一。教育=升学=高薪。这是牵引和指挥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一切行为的指挥棒和行动纲领。纲举然后目张。上学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是为了谋得一份高薪水。这种功利目标的追求几乎是直线的,学生一路目不斜视,笔直地奔向目的地。
二宗罪是,强行灌输,拒绝讨论。严谨地说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提供讨论,老师和学生好像都没有兴趣讨论。老师满头大汗地讲,学生专心致志地记。老师无需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上课如同填鸭,一派死气沉沉,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校校如此。
三宗罪是,只供答案,无须批判。老师演绎的都是教材上的题例,提供的都是书本上的标准答案,学生无须质疑,无须存异,无须提问,无须探索,更无须批判。老师和学生配合默契,集体选择,求同不存异。
四宗罪是,教材唯一,反复操练。老师严守大纲,不敢越教材雷池一步,学生则被告知可游猎题海,反复操练。为了出分数,不惜过度学习,“局限学习”,强化训练。在亚洲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流传着一句名言:只要学不死,就要往死里学。题海战术是每个学校的统一套路,规定动作。课外试题多多亦善,但课外书籍一概禁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听老师言,吃苦在眼前。学生还被告诫,涉猎课外,乃不务正业,玩物丧志,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
五宗罪是,分数挂帅,考试优先。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考试,成了校长老师学生家长们共同的座右铭。判定和评价学生的优劣美丑,一切以分数为准绳。得高分者为优等生,得低分者则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次品。为了分数,老师陪着学生展开一场殊死的马拉松赛跑。为了考好试,学校的一切活动可以关闭,家长的一切娱乐可以休止。高考时,则警察开道,划定禁区,停产停业。唯分是命,央央大国,唯试唯大。
六宗罪是,分数第一,淡忘素质。在分数大旗的统帅下,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变成了唯智唯分。在分数面前,什么动手能力,什么社会参与,什么知识视野,什么思想见解,什么兴趣爱好,什么人文素养,什么权利主张,什么人格修养,等等统统黯然失色,不值一提。
正因为如此,北京大学考试院院长秦春华深有感慨地说,中国的中学生“像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家具”。这种“模具化教育”已经严重异化了中国教育,使得国民素质正在呈现整体性的退化。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中国的“模具化教育”,却能让校园里的树叶几乎完全相同。
我也是“模具化教育”的受害者,根据我的观察“模具化教育”生产出来的产品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缺失:一是学生缺少主动探索和批判创造的素质;二是学生养成了被动和服从的整体心态取向;三是塑造出了20%的成功者和80%的失败者。20%左右的优秀者被推崇,80%左右的非优秀者被贬低被忽视。这三大缺失导致的的危害和损失令人难以估量。这也是不少家长毅然决然地把孩子送往美国等世界很多国家的原因之一。也是我父母和我自己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国留学的动因之一。
12年前,国家就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且明确要求,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可是现在12年过去了,我们离创新型国家好像还相当远,为什么这个目标如此难以企及?追根溯源,问题还是出在教育上。如果我们不对现行的“模具化教育”进行革命性的改造,而是任其继续运行并且制度化地将其不断强化,不断巩固,那么,不要说再过15年,就是再过30年,我们恐怕也看不到创新型国家的那一天。届时恐怕还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
现在选择出国留学,除了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之外,多数还是工薪阶层,他们决定孩子出国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成本,他们之所以和我父母一样,态度显得坚定不移,大多数是被逼迫的。其实他们都有过盘算,是把孩子留在国内读四年,还是选择出国留学?其投入产出比,或者说“综合收益”指标究竟谁高谁低?他们心里是有谱的,他们的选择大多数还是理性的,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家长的非理性跟风赶潮。
讽刺的是,有不少在国内高考战场上被打得鼻青脸肿,落荒而败者,被打入另册的高考失败者,在经过出国留学,“曲线升学”之后,有些人居然在国外混得还很不错,生长得花枝招展,有的还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我看来,评价标准,或价值标准不同是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根本原因。
缘由之三,中国目前有2800多所高等学校,大多数的高校都是“改名”而来的,即从技术学校改为技术学院,又从某某学院改为某某大学。教授满街走,博士多如牛毛。有报道,中国现在的博士毕业生数早就超过了美国。有人说,中国大学就是散养的豪华放牧场。在当下的中国,各级政府对建设高校,一个比一个慷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其校园占地动辄就会有几百亩乃至几千亩。校园高楼林立,崭新堂皇而气派,俨然就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硬件令人惊叹。当然,不仅政府慷慨,据说有的大学管理者胆子也大,他们有恃无恐地从地方政府那里大胆拿地,有恃无恐地去银行大胆贷款。有报道说,有的大学负债率高企不下,但管理者好像从没有感到什么压力,楼照盖,钱照花,舞照跳,反正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自己得政绩得实惠,何乐而不为?
遗憾的是,学校的软件却还是外孙打灯笼——照舅(旧)。理念还是原先的理念,教员还是原先的教员,架构还是原先的架构,管理还是原先的管理,课程设置陈旧不堪,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学术水平低下。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大多无心教学,心思要么用在撰写一些应景论文或书稿上,为职称晋升或科研经费奔走游说,要么一门心思扒分挣钱,教书俨然成了他们挂羊头卖狗肉的副业。
学生呢,考进了大学就好像是进了保险箱,曾经的拼搏精神顿时消解于无形的校园氛围中。很多学生从初中一路拼到高三,整整六年都没有喘息的机会,进了大学,终于找到了休息的港湾,可以好好补偿补偿自己了。因为大学课程设置与中学迥异,大多数学生根本无需拼命,很多学生把学习当做副业,把玩乐当做主业,学习松垮,胡吃海睡,女生将恋爱当做主修课程,男生视“游戏”为伴侣。
比如,我去过几所大学和大学城,这里不便透露学校名字,校园面貌崭新,十分开阔,长长的林荫大道两边栽种了新移植的树苗,教学大楼宏伟,但校园的学生如下饺子般密集,多数学生行为举止懒散,不像是学生,倒像是工厂下班后疲惫不堪的工人。这是我的真切观感。特别是傍晚时分,涌出校园的大学生军团像饿狼一般,扑向散落在校园附近的大大小小的餐厅,男男女女,吃得热火朝天,满头油汗,俨然上演出一幅壮观的千人吃饭图。古时有沙场秋点兵,今日有饭场“大阅兵”。有时一种奇怪的幻觉涌入我的脑际,中国的大学怎么就像是一座壮阔的牧羊场?
(未完待续)
众筹方案
《一个留美军校生的独家体验》众筹方案
张文思,《一个留美军校生的独家体验》一书的作者。1994年生,2014年,本人考取美国要塞军事学院留学。该军校名列美国军校前三,位列西点军校之后。每年只招收1%的国际生。目前本人为该校仅有的一名中国大陆在校生。下学期读大四。
目前,本人正在撰写《一个留美军校生的独家体验》一书,现已写就5万字,整个书稿写成大约20万字(图文)左右。本人打算休学半年写成。
本人,从小喜爱写作,9岁时写出2万多字的科幻小说,在《语文报》上连载;12岁时,在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发表散文“负伤的小鸟”,获得编辑好评和超高的稿费165元(600多字);上大学前曾在《起点中文网》上开专栏,撰写科幻小说《宇宙志异》(后因忙于学业中断)。本人阅读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等类书籍,尤其偏爱科幻和侦探小说。
《一个留美军校生的独家体验》是一部原创著作,书稿记录了本人在美国主要是在美国要塞军事学院校园内生活的独家体验,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书稿提纲已完成,详见目录。(附:《书稿目录》)
为了获得读者的认可,现将本人写成的部分书稿文字,在微信公众号“留美军校生”上释放部分篇章,比如“我为什么选择去美国军校留学”、“纽约游记”、“美国总统大选调查记”、“地狱的十天”等,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回馈众筹支持者方案:
1、《一个留美军校生的独家体验》书稿拟定价48元。
2、众筹20元,众筹者将获得10本9折此书。众筹30元,众筹者将获得15本9折此书,以此类推。不愿购书者算作打赏,本人深表感谢。
3、众筹300元,拟售卖给众筹支持者每本18元,暂定每位10本(其中有一本是作者签名书),如此,10本书的市场差价为300元,使得众筹者的300元酬金获得回馈。不愿购书者算作打赏,本人深表感谢。
4、打赏金额不限,打赏60元及以上,将获赠一本作者签名书,作为纪念。打赏者欲购书均可获得签名书一本。
5、 建立一个共同兴趣QQ群,分享彼此的见闻和思考等。
6、 作者QQ号:1318798123
7、支付宝账号:18501641583
特别欢迎有兴趣且有实力的朋友或企业家赞助支持!
附:书稿目录
一个留美军校生的独家体验(暂定书名)
目录
1、我为什么选择去美国军校留学?
2、地狱的十天
3、魔鬼训练
4、顶撞教官
5、域外生病
6、西点游记
7、我的室友
8、我的寄宿家庭(host family)
9、我所“亲历”的美国南北战争
10、“黑白”冲突
11、纽约游记
12、蝶变前后(Rec Day)
13、校园霸陵
14、屡受刁难
15、酒神式学习
16、美国农村体验记
17、军营里的小型实验
18、军校中的异类
19、美国总统大选调查记
20、美国要塞军事学院散记(Citade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